用心服务“一根毛” 村组立产村民立业

最新信息

用心服务“一根毛” 村组立产村民立业
2023-07-28 00:37:00
发现乡村之能,看见乡村之美。《信息时报》美丽乡村行来到大朗镇巷头社区,了解巷头产业变迁以及村组在各阶段的作为,为各村社在“百千万工程”比学赶超提供参考素材。
  说到大朗毛织产业,巷头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这个号称“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巷头社区里,汇聚了3个专业市场、12条毛织专业街,同时结合3.25平方公里毛织核心区建设,形成商业氛围浓厚的毛织商圈。走进巷头,各种毛织企业、毛织品牌的招牌挂满了街街巷巷,这是一座毛织人的专属城市。深入这里大大小小的街巷,织机声更加清晰,人来货往,热闹非凡。
  让出办公大楼给企业搞生产
  农业村
  向毛织村“变身”
  巷头村与毛织结缘,要从1979年港商开办第一家毛织厂——志兴毛织厂说起,那是巷头成为“毛织第一村”的起点,这“历史时刻”被载入巷头村志,四十多年多年过去,当地村民对此仍记忆犹新。
  通过一根毛线的“致富经”现在来看是非常传奇的事,但一开始并不容易,那是巷头到处是农舍、田地、庄稼,能承载一座工厂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巷头社区居委委员李淼丽介绍,老一辈干部把商人请过来考察环境,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房子做厂房,随即干部决定——把大队办公地让出来,这才算开了头。
  “那时候,村里不少人到新开的毛织厂上班。”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贵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一品牌创始人陈贵德回忆,那是他刚转业回家,村里产生的崭新变化,让他触动很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靠种田为生,生活艰辛,毛织厂来之前,村里干部还带大家新种柑橘,想通过拓宽农业路子让大家增收。”
  村集体“尝鲜”收租,村民收入也有了更稳定的来源。这样的情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又有了新变化。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厂里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旧设备被村里人收购,家庭式手工式、半自动式作坊开起来了,他们也成为了第一批吃毛织生意“螃蟹”的人。
  即使是淘汰的设备,对于刚洗脚上田的农民来说也非常昂贵。“当时大家没钱买设备、做生意,就找干部帮忙担保贷款,”陈贵德介绍说,他是从八十年年代末才开始做毛织生意的,转业回家先做起了饲料生意。“饲料生意贷款2万块,大头主要是买货车,”这笔“巨款”在村干部的担保下,最终贷下来了。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巷头开启一段飞速发展的历史,家家户户争相开作坊, “户户织机响”。靠饲料采销,陈贵德也赚到第一桶金,加入到毛织加工行业中。据陈贵德回忆,他生意最火的时候是九十年代初,“供不应求,很多人等在门口拿货”,做好一件马上被拿走。
  据巷头村史记载,当时,巷头社区总户数1109户,而个体私营毛织企业有200余家。大江南北的毛织原料供应商加入,各种资源蜂拥而至。
  打造平台让产业做强做大
  毛织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多年的“狂飙”式发展,巷头毛织企业、资源大量聚集,交易量越来越大。巷头又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买卖如果不能更快、更大规模地撮合,产业难以做强做大,开办专业的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1995年10月,位于巷头毛织西路的广东毛织市场开业,承办了第一届广东 (大朗)毛织产品展示会。目前,进驻商家300多,年销售毛衣2000多万件,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为沟通东莞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毛纺织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从广东毛织市场开始延伸,形成了巷头路、毛织大道(现毛织西路)、富华北路、富康路、康丽路等多条毛织专业街,总长约6.5公里,市场的延伸不断辐射到周边社区,形成较为集中的毛织区域,辐射面积达6平方公里。
  2003年4月,投资约4亿元建设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毛织专业市场之一的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年成交额达50亿元。2003年,广东省 (大朗) 毛织产品展示会更名为“中国(大朗) 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简称“织交会”,至今已举办二十届,并成为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
  广东毛织市场与毛织贸易中心的建立,形成巷头销售基地、产销中心,批发零售贸易加工“一条龙”综合服务,来自国内外的宾客如云。巷头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那时候,毛织机械、原料、辅料等专业街也开始成型和聚集,找商家、找产品、找原料各得其所,节省了商家时间,提高了整个毛织产业的效率。
  据巷头统计,目前巷头聚集了2000多家毛织企业。经历40多年大浪淘沙,现在巷头毛织产业链成熟完整,技术设备世界一流,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庄稼下户开始,干部带大家种柑橘、引进港商,到后来打造毛织交易平台等,陈贵德总结,巷头有今天的成就秘诀就在于,干事情“想法要靠前一点”,管理上“不要一刀切”。
  上千亩空间更新排上日程
  打造毛织产城新区
  现年已过六旬的陈贵德,经历了巷头毛织发展的全过程。现在,他又在为他创立的“毛一”品牌寻找新路径。“我正在打造一个APP,品牌、渠道、定价我自己说了算,不想参与价格战。”对此,陈贵德充满信心,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紧跟时代、市场过来的。
  对于产业未来走向,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通过优化空间、给政策、打造专业平台等让,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的两端;同时,按照大朗镇委、镇政府“两城一区一体化”的总体部署,全力打造十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城,让“织城梦想”再次腾飞。
  2016年,巷头投入12亿元建成具有现代都市生活气息的巷头花园,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为更好地满足商户对于大规模、可规划的发展平台的需求。近年来,巷头一改以往零散出租的做法将空置进行“打包式”出租,比如原富康市场、原富华市场、富康一街毛织商贸园,为商户提供规模更大、规划自由度更高的发展平台,也让社区居民的创收更稳定、更持续。
  2017年,巷头在富康路上长达一公里的“灯光长廊”,随后点亮主街附近约20条内街的1200个招牌,形成了华丽璀璨的“灯光”景观,照亮纺织人忙碌的夜晚。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白天赶工,晚上出货,是毛织人的常态。夜景灯光让大家晚上出行更安全、方便。”同时,这也是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让巷头不断融入“湾区强镇、品质大朗”整体氛围。
  近些年,巷头通过一条路、一条街等一点一滴改造提升环境,加强城市品质建设,完善城市配套,为产业发展创建更优质的承载空间。现在,干净整洁的宽广道路、花木繁茂的地标性公园、充满活力的体育场馆,还有图书馆、毛织展览馆、村史馆……又让巷头社区变得焕然一新,这些都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的成果。
  接下来,巷头将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以毛织产业为中心的产城新区。比如,推进474亩城市更新项目、与巷尾联合立项266亩城市更新项目,以城市更新优化规划、发展和生活环境。规划设计500亩“工改工”项目,目前正在设计第一期项目200亩“工改工”。另外,还要以富康四街、石桥街、富华北路、朗松街所围合区域作为旧村改造整治提升试点,面积约200亩,将实施全方位提升,持续打造优质毛织经营环境。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用心服务“一根毛” 村组立产村民立业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