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地区工业用地成交量创10年新高

最新信息

“大西南”地区工业用地成交量创10年新高
2023-12-05 21:51:00
“2023年,我们拓宽探索的广度,将中国西南地区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川渝云贵定义为‘大西南’,并以这一视角简要概括互通互联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世邦魏理仕西南区董事总经理谢凌表示,“大西南”区域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在特色产业方面释放巨大潜能,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近日,世邦魏理仕发布《“大西南”开启新纪元:互通互联潜能释放》(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大投入仍在持续,“大西南”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3.5万亿元,预计占到全国投资总额的17.7%。
  现在,“大西南”内部联动、外部开放不畅通的壁垒被逐渐打破,枢纽地位逐步凸显:对内,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极核之一,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对外,“大西南”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向南连接“两亚”,向北辐射亚欧大陆,扩大沿边及内陆对外开放。
  四大产业驱动区域发展
  报告显示,今年前10月,川渝云贵的工业用地成交量创近10年新高,同比增长超30%。从拿地企业类型来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绿色产业等企业拿地活跃。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占比最高(8%),主要为动力电池等产业链环节的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重镇,2022年重庆产量位居全国第六,成都销量位居全国第五。重庆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成渝庞大的消费需求给两地携手根植万亿元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劲支撑。
  具体而言,成渝将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在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上实现一体化,共同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此同时,四川的宜宾、遂宁等地也深度参与,和重庆的产业协同,形成多极发展态势。2022年到2023年间,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在川渝配套率由16%提升至56%;重庆赛力斯的动力电池采购也已经从东部沿海转至四川宜宾的宁德时代
  再如新型显示产业方面,2022年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30%),相当于全球的15.2%。其中柔性显示更是领先全球,仅四川的产量就占全球的近20%。未来,成渝将向价值链高端跃进,围绕新型显示关键设备以及原材料补链强链,在创新、产业和供应链等方面协同合作、联动发展。
  数据显示,2012—2022年,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的GDP十年累计名义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96.4%、180.9%、154.2%、138.0%,分列全国第二、三、六、十位。如此一来,“大西南”区域的整体GDP增速已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下一阶段,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大西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大西南的优势、特色产业持续释放潜能?谢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枢纽优势奠定了大西南的产业基底。未来,这里仍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驱动作用,因地制宜有序梯度承接产业转移,突出重点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差异化发展,以及打造大西南自有的优势品牌和产品。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加速
  12月3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平行研讨会上,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短板就是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也需要推进,包括产业链相关的研究开发、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绿色低碳服务、工业物联网服务等。
  事实上,近年来“大西南”各地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持续构建产业生态圈,不仅在产业地产领域投资落地相关制造业需求,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性服务业落地。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模式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业及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商务咨询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业持续布局,完善产业配套服务。
  以成都为例,产业互联网在甲级写字楼市场的需求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TMT企业需求占比已超八成;专业服务业需求占比从2018年的9.3%增长至2022年的12.9%,且排名从第五位攀升至第三。
  黄奇帆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提高生产力,服务业大有可为。他希望,未来新服务领域中,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可力争增加至30%,服务贸易在全部贸易总量的占比可力争增加至30%,以此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西南”地区工业用地成交量创10年新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